联系我们 | 设为首页 | 加入收藏 | 客服热线:135-0574-6649
登陆/注册
游客您好
  • 服务热线

    135-0574-6649
    授众多客户所托,急求购求租各类房源信息
房贷变相收紧 银行也缺资金 贷款买房“有点难”
2017-06-09

◆经济导报记者 杜杨 济南报道

“幸亏申请得早,否则不知要拖到什么时候才能放款。”谈起申请房贷,济南市民刘刚庆幸万分。

最近很多银行纷纷调整个人住房按揭贷款政策,一些一线城市的个别银行住房按揭贷款利率,或直接或变相提高,有的已提升为基准利率的1.1倍或更高。经济导报记者调查发现,济南大部分银行仍然执行基准利率的9折,但增加了审批时间,放款政策确实收紧。

一向被视为“优质贷款”的房贷为何收紧?济南不少银行界人士认为,银行普遍面临资金短缺,导致放不出款来。山东财经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、导报特约评论员李德荃则提醒,贷款收紧确因资金“相对”短缺,但根本在于金融去杠杆;未来银行要与实体经济发展密切相关,避免“脱实就虚”。

房贷放款变相收紧

“我买的房子位于济南市阳光新路,是首套房,总计贷了150万元,分30年还清,每个月要还8000多元。”刘刚告诉经济导报记者,他是向工商银行申请的房贷,并于5月22日放款,“如果拖到6月,就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批下来了,也不知道房价会涨成什么样。”

刘刚感到庆幸是有原因的,因为一些一线城市的房贷按揭利率已经上涨了。据了解,北京部分银行上调首套房房贷利率至基准利率1.1倍,二套住房按揭贷款最低为基准利率的1.2倍,而当地一些未明确上调利率的银行,也纷纷以“额度有限”为由,在实际执行上变相上调。经济导报记者搜索发现,房贷利率上涨的不仅有北京这样的一线城市,也有成都这样的省会城市。目前济南还没有上涨的消息,经济导报记者走访了济南的几家国有银行网点,发现他们房贷均执行9折优惠。

李刚就在某国有银行工作,据他称虽然济南房贷利率没有上浮,但现在审批更严、拖得时间更长,等于变相收紧。他的说法得到了一些银行网点负责人的确认。“额度确实有限。”一位负责人告诉经济导报记者,但他强调“目前济南没有以‘额度有限’为由,强迫客户接受更高利率的现象。”

“额度有限”的效应传导很快,济南福万家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的店长赵永告诉经济导报记者,近来业务总量比往年同期下降近50%,“银行放贷越来越慢,提高了购房门槛;而且限贷的政策推高了房价的预期,房源也少了。”究其原因,他认为是银行“缺钱”所致。

钱都去哪儿了

银行真的“缺钱”吗?经济导报记者咨询了几个银行网点的负责人,在得到匿名的保证后,几位均认为银行真的“很缺钱”,“我们也在纳闷,存款少了贷款也紧了,钱都到哪里去了?”上述负责人表示,他还半开玩笑地说,“可能是大家都把存款取出来,全款买房了吧?”

而作为银行资深从业人员,李刚的说法更让人吃惊,“我们行在济南的几个区一级支行中,只有市中、天桥的存款是上涨的,其余的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,有的下滑超过5%。”他认为银行的存款普遍出现下滑,所以贷款自然而然就收紧了。经济导报记者向该行山东省分行办公室求证该说法,但截至发稿时未有回复。

不过根据该行发布的财报,2017年一季度客户存款超过16万亿元,比去年同期增长5%,不应该存在存款下滑的问题。

为什么财报与业内的感观差别如此之大?李德荃认为这是“金融去杠杆”所致,“而且不光是银行业去杠杆,银监会、保监会、证监会都密集下发监管文件,进行‘穿透式监管’。”所谓“穿透式监管”,始见于去年10月的《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》,就是将资金来源、中间环节与最终投向穿透连接起来,对金融机构的业务和行为实施全流程监管。

李德荃认为“穿透式监管”的目的,在于将金融机构的过桥业务、银行的理财产品等“脱实”业务监管起来,将资金导向实体经济。

上述观点得到了侧面验证。李刚称往年银行可以通过增加理财产品募集期的方式,将资金“沉淀”到储蓄上去;而经济导报记者走访发现,现在银行的理财产品募集期多为3-5天,亦有逢周一、周四、甚至第二天计息的,“现在客户都会比对各种理财产品的计息时间,刻意延长募集期会失去客户。”上述网点负责人直言。

而来自财汇大数据终端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,2017年5月份商业银行同业存单净融资达到-3304亿元,创2013年12月重启以来的单月历史最低。业内普遍认为,因“同业存单”避开了各项银行同业业务的监管政策约束,成为了银行套利的一种手段。“‘同业存单’净融资的下降,说明金融机构间互通资金变少了,这样金融业必然面临全局性的资金紧张。”但李德荃称这种紧张是相对的,整个金融业并没有太明显的资金外流。

资金导向实体经济

“将资金导向实体经济。”在实体经济普遍面临资金困难的当下,李德荃的上述观点颇让人期待。

经济导报记者采访的几位银行业内人士,也都承认金融杠杆在发挥作用,但“现在是放款总额度减少了,并非只影响房地产一个行业,实体经济也暂未得到从房地产行业‘转移’出来的贷款”。上述网点负责人表示。

作为银行从业人员,李刚称银行应开发复合型盈利模式,认为在目前流动性相对短缺的当下,银行业应该从传统存放贷利息差之外,再找寻其他的盈利模式,比方说可以学习国外的银行,收取金融服务费盈利。

对于这种观点,李德荃的回答颇有些纠结,“应该说银行发展‘混合型业务’是大势所趋,但这样很容易造成资金‘脱实就虚’,与国家对银行业的定位不符。”李德荃认为目前国家对银行业的定位,就是服务实体经济,“目前实体经济面临一定的问题,国家又要降低金融风险,银行业自然会受影响。”他认为一系列“金融去杠杆”政策以及“穿透式监管”的结果,必然是将资金流向从“虚火旺盛”的产业,导向急需资金的实体经济。

而作为房地产从业人员,赵永认为房地产交易迟早会活跃起来,“因为公众对房价的高预期还在,人们还是要买房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