过去的这半年,是楼市政策频出的半年。
3月2日,富阳、大江东被纳入限购范围,本市户籍居民家庭限购两套,非本地户籍居民缴纳社保要求进一步提高。3月28日,限购再升级,本市户籍成年单身(含离异)人士限购一套。“认房又认贷”全面实行,名下有房或有贷款记录的,均执行二套房信贷政策,首付款比例不低于60%。
这一系列的新政及政府调控一定程度上的确打压了楼市,抑制了投资客近乎疯狂的炒房行为。不过,看似平稳的楼市却暗流汹涌。
透明售房网数据显示,截至6月28日,上半年杭州市区(含萧山、余杭、富阳)新房成交量为79526套,同比去年上半年的101498套下降了21.6%。国家统计局公布的“5月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指数”显示,杭州住宅价格环比上月下降0.3%,而在这之前,杭州也创造了几个月零涨幅的记录。
看似量跌价稳,但现在的数据很难对杭州楼市的真实情况做出判断和分析。目前市区库存可售为94933套,其中住宅39157套,按上半年的去化速度,消化商品房显性库存只需要7个多月。而据不完全统计,实际上仍有8000多套已经成交的房源没有完成网签,严格意义上实际库存要少得多。
对于房价的控制,也刺激了逐利之心,一些热门新盘一房难求。托关系买房成为常态,甚至在托到关系的基础上需要一次性付清全款,才能买到某些热门楼盘的房源。炒号、卖号重现江湖,个别楼盘的一个房号甚至叫出了三五十万的高价。
而从去年以来就屡禁不止的搭售车位现象,今年变得更加严重。市中心的中高端项目,与房子捆绑销售的车位可以卖到60万~70万元,即使是在近郊的一些板块,车位也已经卖到了20万~30万元。先买车位后买房,这种手段让房企变相地实现了涨价的目的。
不限购的酒店式公寓和商铺,在过去的半年里卖得风生水起。尤其是酒店式公寓,量涨价升,被限购政策挡在门外的外地投资客,成了这类产品的主要购买力。
托关系、付全款、绑车位,买套新房变得越来越难
过去半年里,频频出台的调控政策以及市场行情的不断变化,让陶先生一度因害怕房价下跌而变得犹豫,又害怕失去购房资格而恐慌,辗转半年,最终还是没买到心仪的房子。他感叹:“如今买套房比登天还难。”政策调控初期,他害怕高位接盘,心想等等看。这一等,却一直没有等到房价下跌,相反,却因为新出台的政策,首付从三成变为六成。他看中的楼盘越来越难买,不托关系根本买不到,甚至需要全款付清才能保证一个名额。
李先生的买房经历同样坎坷,作为杭州本地人,名下无房无贷,看中了未来科技城某楼盘的他,已经备好三成首付款,却被开发商告知必须要付六成首付才能买。
相比之下,魏先生就要幸运得多,但却也迟迟不能网签而需要多付出一些购房成本。他迅速挑中心仪楼盘,几天时间内就签订线下合同并交了定金。然而,就在他等待网签的时候,很多银行的贷款利率折扣都取消了,对魏先生来说如果能早早网签,就能省下十几万元的利息钱。
梁小姐买房的时间是在今年3月,有一种现象开始泛滥:搭售车位。梁小姐买房时置业顾问明确告诉她,要买房必须和车位一起买,车位价格也相当高。最终,她以40万元的价格购入了一个车位并顺利买到了房,对于这种捆绑销售的行为,她显得很无奈:“不愿意多花这些车位钱,连房子都买不到。”
营销总也头疼,最怕接到托关系买房的电话
买房难,开发商也未必轻松。如何妥善安排好“关系户”是上半年许多营销总头疼的事。
今年上半年政策频出,不少楼盘忙着梳理自己的客户,生怕客户流失。然而,红盘、热盘的营销总们却稳坐钓鱼台,静待客户上门。事实上,这些热门楼盘从去年开始,就已经供不应求,尽管有客户因为政策失去购房资格,但剩下的购房者也足以消化掉这些房源。
“每天上班最怕接到托关系来买房的电话,因为太多所以根本安排不过来。还有些是领导托过来的关系,还不能得罪。”某热门楼盘营销总无奈地表示,供需失衡的情况下,购房者开始动用自己的人脉和关系,“通常来说,每个人都会托好几层关系,托的关系权力越大,与我们关系越紧密,买到概率越大。”
这位营销总告诉记者,去年年末的时候,打电话是来要折扣的,但今年清一色都是来要号子,只求能买到房。“热门楼盘都是关系户,早就已经落位落好,能买到就不错了。”项目虽然好卖,身为营销总的她却也十分烦恼。
刺激了投资者,误伤了刚需
为有效打击投资客的炒房行为,并稳定整个房地产市场,有关部门陆续出台了与土地、新房、贷款相关的多条政策。与这些政策同步的还有,预售证申领进度放缓、各楼盘调整备案价格受限、购房者网签进度缓慢,种种限制之下,却无形中导致了供需关系的进一步失衡。
由于价格受限,为了利润最大化,一些房企甘冒风险,去打一些擦边球,比如捆绑高价车位销售,实现变相涨价。
这种失衡,让购房者们惴惴不安,他们害怕房价还将继续上涨,而自己没能赶上这班列车,带着恐慌心态,有人为一个房号额外付出几十万元,有人为了一个名额找朋友、托关系。
不论是搭售车位还是买号、买名额,看似是房企与购房者之间,一个愿打、一个愿挨的行为,实则是在卖方市场下,购房者们不得不做出的妥协。投资者是否被打击到并不确定,但真正想要买房自住的购房者确实也受到了不小的影响。